宜蘭新聞 記者〔黃筑菡〕 【頭城鎮】採訪報導
頭城大溪漁港原本有一座海廢暫置所,可以現場將保麗龍減容縮小體積,但處理海廢的能量,卻趕不上海廢垃圾生產的速度,面臨空間受限問題,太古可口可樂投入資源,匯聚民間夥伴,啟動海廢轉生計畫,以創新模式打造大溪漁港為減廢漁港的示範基地。

政府長期推動「向海致敬」政策致力解決海廢問題,大溪漁港為縣內重要的觀光漁港,近40艘漁船加入海洋保育署環保艦隊計畫,在捕撈漁獲的同時,也將海洋廢棄物帶回岸上,進一步回收處理,而大溪漁港原本有一座海廢暫置所,可以將保麗龍減容縮小體積,但處理海廢的能量,卻趕不上海廢垃圾生產的速度。


長期關注減廢及環境教育議題的台灣太古可口可樂,看見大溪漁港現有海廢暫置空間不敷使用,且海廢再利用的循環模式缺乏資金的問題,也認為海洋環境教育需擴展至大眾與外籍漁工,於是力促民間結盟合作,啟動「See the unSEAn 海廢轉生計畫」,推出全新「海廢4R循環模式」,打造大溪漁港成為減廢漁港之示範基地。


「海廢4R循環模式」為積極推動海廢回收(Recycle)、海廢轉化(Repurpose)、海廢材料再製(Regenerate)、回饋(Reward),計畫將大溪漁港最常見的寶特瓶(PP)、瓶蓋(PE)、及保麗龍(PS)三大塑膠垃圾,從海廢垃圾轉生為再生材料,而漁港旁的海廢垃圾暫置所,就是用了大量的海廢所建造的,形成永續循環!

宜蘭新聞 記者〔黃筑菡〕
【頭城鎮】採訪報導